拼多多短剧:疯狂注册商标,新一轮激励政策发布!单部剧最高结算可达100万元

由:admin 发布于:2025-09-06 分类:体育资讯 阅读:4 评论:0

拼多多短剧:疯狂注册商标,新一轮激励政策发布!单部剧最高结算可达100万元

原创 右先生 短剧右先生

近日,拼多多关联公司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申请注册多枚“多多剧场”、“多多有好剧”、“多多看剧”商标,国际分类涉及教育娱乐、广告销售、科学仪器等,当前商标状态均为等待实质审查。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9月,该公司还申请注册了多枚“多多短剧”商标。

这一系列商标申请显示拼多多正在持续扩展其本地生活服务生态。通过布局内容领域,拼多多试图在短视频和在线娱乐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分析人士指出,这可能标志着拼多多将加强其内容分发能力,以吸引更多用户并提升平台粘性。

拼多多短剧新政策:流量红利+创作激励

拼多多最近在短剧领域放大招了!推出了两项重磅政策——“新版多多有好剧计划”和“多多有好剧新春版”。这两项政策不仅为短剧创作者提供了丰厚的收益和流量支持,还特别针对春节档期推出了激励措施,无论是资深创作者还是新手小白,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一、“新版多多有好剧计划”:流量+收益双丰收

拼多多的“新版多多有好剧计划”是旧版计划的升级版,主要分为两大板块:播放量激励和新剧激励。

拼多多根据短剧的有效播放量进行分梯度分账,最高可以达到CPM 9元(每千次播放9元)。如果你的短剧播放量达到1000万,按照最高标准计算,光是播放量分账就能拿到9万元!如果你的短剧在14天内播放量突破2000万,拼多多还会继续按照高标准给你结算后续的播放量。也就是说,只要你拍的短剧够火,收益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拼多多还特别关注全网热剧和优质短剧机构,为他们提供了多重激励措施,包括:

CPM标准提升:优质短剧的CPM分账标准会更高;

专项奖励:针对表现突出的短剧,拼多多会额外发放奖励;

基础奖励:只要你的短剧符合平台要求,就能拿到基础奖励。

二、“多多有好剧新春版”:春节档的短剧红利

拼多多还特别针对春节档期推出了“多多有好剧新春版”政策。春节本来就是短剧的黄金档期,拼多多这一波操作,直接给短剧创作者送上了“新年红包”。

对于历史累计优质短剧数量达到或超过15部的机构,每部新剧提报即可获得5万元的基础奖励。如果新剧在“首发T+3日内”上线多多视频,还能额外获得5万元的首发激励。

此外,平台还会按照“新热短剧千次有效播放量奖励单价乘以1.2系数”的标准进行结算,进一步提升了创作者的收益。

对于签约独家的优质短剧,拼多多还提供了“百万独家激励”。如果短剧在3天内有效播放量超过1200万,每部作品可获得50万元的独家激励、5万元的首发激励,以及“新热剧千次有效播放量激励单价乘以1.3系数”的收益加成。

三、热门短剧激励:无门槛,人人有机会

拼多多还推出了“热门短剧激励”政策,覆盖所有短剧创作者和机构。这一政策没有历史作品门槛,只要符合要求的短剧都可以申请。审核通过后,将按照“新热短剧千次有效播放激励单价”进行结算。

对于内容质量优秀的短剧,平台还会根据表现额外给予10至20万元的激励金。这种开放性和灵活性,将鼓励更多中小创作者积极参与短剧创作,推动短剧行业的多元化发展。

四、阶梯式分成激励:播放量越高,收益越高

为了进一步提升短剧创作者的收益,拼多多还推出了阶梯式的分成激励政策:

单部有效播放量低于100万的短剧,CPM为1元;

播放量在100万至800万之间的短剧,CPM为3元;

播放量在800万至2000万之间的短剧,CPM为6元;

播放量超过2000万的短剧,CPM则高达9元。

此外,“新热短剧”还将享受最高CPM18元的分成单价,这极大地提升了短剧创作者的收益潜力。

五、拼多多的短剧生态:流量+收益+创作自由

拼多多的这两项新政策,不仅为短剧创作者提供了丰厚的收益和流量支持,还为他们创造了更加自由的创作环境。可以说,拼多多正在打造一个“短剧创作者的天堂”。

1. 流量红利:100亿流量助力短剧曝光

拼多多每个月提供的100亿流量资源,为优质短剧提供了强大的曝光机会。对于创作者来说,这意味着他们的作品有机会被更多人看到,从而获得更高的播放量和收益。

2. 收益保障:播放量分账+多重激励

拼多多的播放量分账和多重激励措施,为创作者提供了稳定的收益保障。只要你拍的短剧够火,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3. 创作自由:题材不限,集数灵活

拼多多降低了合作门槛,支持20至200集的短剧创作,题材和形式都不受限制。这种自由度,让创作者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拍剧,不用担心被平台束缚。

拼多多的这两项新政策,无疑为短剧创作者带来了巨大的机会。无论是流量红利、收益保障,还是创作自由,拼多多都为创作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拼多多加码短剧:流量红利与用户时长的双重驱动

拼多多近期在短剧领域的动作频频,通过一系列激励政策和流量扶持,进一步加码短剧布局。那么,拼多多能否在这场短剧热潮中杀出一条血路?答案是:它早已在路上。

事实上,拼多多并非短剧领域的“新手”,而是一位“老玩家”。早在2019年,当短剧市场还处于萌芽阶段时,拼多多就前瞻性地邀请了一批短视频MCN机构入驻平台,为其短剧内容的多元化和丰富性奠定了基础。随着短剧市场的爆发式增长,特别是在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拼多多进一步提升了短剧在其业务版图中的优先级。例如,2024年4月,拼多多将短剧设置为与多多视频内的“直播”、“关注”、“推荐”等频道并列的独立频道。

那么,为什么拼多多选择在春节这一关键节点加大对短剧的投入?原因显而易见:争夺春节期间的流量红利。但除此之外,拼多多还深刻认识到短剧在驱动流量增长和用户时长提升方面的巨大潜力。

一、短剧:拼多多的流量利器

作为一家以“人货高效匹配”为核心的电商平台,拼多多对流量的理解有两大核心:一是通过高性价比的方式持续扩大流量池,提升日活跃用户数(DAU)和用户时长;二是将流量精准导向单品爆款,促进交易转化。而短剧,正是拼多多实现这一目标的利器。

短剧作为一种内容形式,不仅成本低,而且规模庞大。相比引入垂直达人进行内容创作,拼多多通过打包短剧的形式,能够快速、大量地补充站内内容,同时有效控制成本。根据《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的数据,截至2024年6月,国内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到5.76亿,超过整体网民的一半。这意味着,短剧的受众规模比点外卖、打网约车的人群还要庞大。

短剧的主要受众群体包括Z世代、小镇青年和小镇老人,这与拼多多的用户画像高度契合。白皮书数据显示,移动端微短剧用户主要集中在三线以下城市,占比高达65.1%,以初中学历(占比37.9%)和月收入3000元及以下(占比48%)的用户为主。可以说,短剧为拼多多带来了精准的流量。

二、拼多多短剧频道的独特玩法

拼多多的短剧频道在页面呈现、内容采买、引流方式和变现模式上,都展现出了独特的风格和策略。

拼多多的短剧以“刷视频”的形式进行单列信息流呈现,用户可以通过播放量、集数提示和“追剧”按钮进行交互。此外,拼多多还在搜索页面增加了“热门短剧榜”和“优质作者榜”,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发现和观看体验。

拼多多的短剧采买对象主要是二轮剧,即首轮播出后进入二轮播出阶段的剧集作品。对于拥有数千部剧集的大型MCN机构,拼多多通过批量合作授权进行采买;而对于小而精的短剧公司,拼多多则根据站外播放量和达人粉丝量进行筛选。这种灵活的采买模式,既保证了内容的丰富性,又有效控制了成本。

拼多多主打“免费看剧”模式,并通过网赚激励(如观看广告获得奖励)来提升用户留存率。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用户的观看门槛,还通过激励机制增强了用户的粘性。

拼多多的短剧变现方式并非直接在剧中植入商品链接,而是将带货短视频混合在短剧的信息流中,通过算法推荐给用户。通常,用户滑动5到8集短剧后,会出现一条与近期搜索或购买记录高度相关的带货视频。这种变现方式既自然又高效。

三、流量增长与内容创新的双赢

拼多多近期在短剧领域的布局成效显著,短剧频道的供给量和播放量均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与去年上半年相比,如今在拼多多的短剧频道中,每滑动三到六部短剧,就能发现一部播放量破亿的爆款作品。例如,《天后修炼手册》播放量高达5.3亿次,《断亲后,不孝子哭着求原谅》达到3.4亿次,《我家大门通万界》也有2.9亿次播放。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拼多多短剧频道的成功。

拼多多的短剧激励政策吸引了大量创作者和机构入驻。以国内知名短剧公司冬漫社为例,其运营合伙人兰桂玮透露,目前每月在拼多多上的短剧收入接近百万,高峰期甚至能达到两百万。冬漫社专注于30+成熟女性题材的短剧,推出了《女人的重生》《致命主妇》《妻不可欺》等多部播放量破亿的作品。其中,《女人的重生》全网播放量超过15亿,多次登上多多视频热播榜。

兰桂玮表示,拼多多的激励政策不断优化,吸引了更多短剧机构和达人加入。新版激励政策对在14天内达到一定播放量的作品,会提高CPM值并延长结算周期至90天。与其他平台相比,拼多多的收益更具吸引力。冬漫社的短剧基本都能拿到拼多多的顶格激励,单部优质短剧的最高结算激励可达100万元。

拼多多的短剧平台对创作者的门槛较低,这也是其吸引大量创作者的重要原因之一。与抖音、快手等平台对账号粉丝量的要求不同,拼多多只需创作者拥有账号即可发布短剧,只要有流量就能获得分成。这种低门槛模式吸引了许多原生态的乡村个人创作者。

快鱼文化的李宏亮提到,拼多多已经成为短剧的重要分发平台。对于一些低成本制作的乡村题材短剧,创作者只需几个人就能完成拍摄,成本极低,但在拼多多上却能获得可观的收益。例如,一部类似乡村爱情的短剧,上传到拼多多后可能带来一万到两万元的收益。

短剧市场正在经历从付费模式(IAP)向免费模式(IAA)的转型。2024年6月被认为是这一转型的关键节点。随着短剧投流成本的上升,许多制作方发现“跑量”变得越来越难。2024年短剧市场的投流规模约为330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400亿元,但这一规模并未达到行业预期的“跃迁式增长”。

与此同时,免费短剧的用户规模正在扩大。目前,免费用户与付费用户的比例约为5:5,未来这一比例可能会进一步提高。九州文化创始人汪家城预测,未来免费与付费短剧的市场占比将达到7:3。红果短剧的快速发展也印证了这一趋势。

短剧市场的转型与用户需求的变化密切相关。一方面,国内用户更倾向于免费观看内容;另一方面,观众对内容的质量和新鲜感要求越来越高。短剧刚兴起时,因其新颖性和吸引力,用户愿意付费观看。但随着题材的同质化和内容的套路化,用户的付费意愿逐渐降低。许多用户通过观看前几集的免费内容,就能推测出后续剧情,导致爽感下降。

因此,短剧制作方需要不断提升内容质量,创新题材和叙事方式,以满足用户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冬漫社的兰桂玮表示,公司计划在2025年进一步扩大短剧团队,招聘更多编剧、制作和运营人员,以应对市场的变化。

END

拼多多加码短剧的背后,是其对流量的深刻理解。作为一家以“人货高效匹配”为核心的电商平台,拼多多通过短剧这一低成本、大规模的流量工具,迅速扩大了平台的用户规模和用户时长。根据《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的数据,截至2024年6月,国内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5.76亿,超过整体网民的一半。这意味着,短剧的受众规模比点外卖、打网约车的人群还要庞大。

拼多多的短剧策略不仅为其带来了流量红利,还通过精准的用户匹配,提升了平台的交易转化率。未来,随着短剧市场的进一步扩大,拼多多有望在这一领域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同时,短剧行业也将迎来更多的内容创新和商业机遇。

总之,拼多多在短剧领域的布局,不仅为其带来了流量和用户时长的双重增长,也为短剧创作者提供了低门槛、高收益的平台。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拼多多能否在短剧领域持续领跑,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原标题:《拼多多短剧:疯狂注册商标,新一轮激励政策发布!单部剧最高结算可达100万元》

阅读原文

相关阅读

评论

精彩评论